探寻无锡一棉等几家纺企车间与传统车间不一样的秘密
2016-12-20 18:59:06   来源:   评论:0 点击:

编者按:在当下招工难、工人流动大的新环境下,纺织业作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用工问题已成为老大难的问题,如何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万锭

编者按:

在当下招工难、工人流动大的新环境下,纺织业作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用工问题已成为老大难的问题,如何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万锭用工和生产成本,成为纺企追求的目标。今天,小编带你走进几家省级示范智能车间,探寻其与传统车间不一样的秘密……

无锡一棉纺织集团有限公司

无锡一棉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周晔珺董事长表示:“10年前纺企用工约为300人/万锭,如今大部分企业缩减到100人左右,而我们现在只需要20人左右。尤其在自动化包装线环节,通过智能设备的改造,包装产能和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不仅大幅减少人工因素导致的产品质量问题,用工成本也相应减少75%。”

 

 

走进清洁整齐的纺纱车间,不见成排的纺织女工,只有3~5名工人在巡视和简单操作。周晔珺说,“新一代的智能车间里,9万多个传感器使车间形成智能化生产线网络,实时监控生产状态、产品质量和机组用电信息,企业万锭用工是国内棉纺业平均水平的1/5,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企业竞争力明显增强,同类产品售价高于市场价格10%以上。”无锡一棉正在摆脱传统产业“低端、低效”的印象,转变和优化企业生产结构。未来,无锡一棉的生产线上的人员还可以缩减一半,生产效率再提升一倍。

 

降低用工的途径
 
 
1
管理创新

推进用工制度,改两班制,实施精细化定额定编,满负荷劳动;提高保全保养工作效能;劳动组织结构的改革和创新。

满负荷工作:满负荷工作的核心是人尽其力、物尽其用、时尽其效。首先,无锡一棉为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达到满负荷的工作状态,用改善员工的生活环境,提高员工的生活质量等方式达到稳定用工的效果;其次,通过实施末位淘汰制, 提高工作出色的员工的收入,从而调动员工的生产积极性;最后,通过班制改革,从最初的四班三运转、三班三运转、三班两运转,采用了现在的两班两运转轮休制高度的班制弹性,既满足了80后、90后员工的个性需求,又满足了生产需求,最终达到了员工满负荷的工作状态。

设备包机到人,有效劳动:包机到人增强了员工的责任性,重新建立了保全保养工作概念。从前以随叫随到,解决问题不计时间不计报酬为好,而现在职责分明,分工明确,以预防为主,以不出问题为好。工作重心由以前的周期揩车转为以包机检查为主,抓保养的有效劳动,减少细纱保全保养的总工作量,使细纱保全工人的减员成为可能。

劳动组织结构改革,提高劳动效率:大多数纺纱工厂细纱工序都采用传统的包车制,落纱、值车、清洁由包车人全部承担。但是,根据个人能力所包车位是很有限的,工作效率低,用工自然就较多。无锡一棉则将细纱落纱、值车、清洁专业化,分别设置岗位。落纱工的工作内容除落纱外,还要负责细纱车面集换。细纱集换工作量大、费时,由落纱组的几个人分段负责,相互督促,大大缩短工作时间。值车工专门挡车,扩大了看台面;清洁工专门清洁细纱牵伸区,扩大了清洁车位。这样,通过岗位专业化的设置,将工作内容优化组合,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减少了用工。

2
技术创新

深化“两化融合”,提高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中,提高劳动生产率最有效的方法是积极进行技术创新,提高机械化与自动化水平。在重要工序上引进先进的进口设备,设备中大量使用传感器,提高设备的信息化、自动化。自动化的操作扩大了工人看台面,大卷装减少了工人日常工作的频次,从而减少了用工。无锡一棉始终致力于设备的技术革新,只要是设备能做到的,尽可能不让工人承担。

3
运转操作法改革

打破常规,研究新的操作方法,简化操作程序、技术要求:细纱接头是操作岗位中相对难度较大的一项工作,工人们需要大量时间的培训才能够熟练掌握技术。针对这个难点,无锡一棉改变了以前传统的“顶管”接头方法,采用套接头,降低技术难度,使工人们容易上手,从而缩短了培训周期。通过这种接头操作的改革,只要求工人们将纱线接牢即可,不对他们的接头质量做要求,而由络筒设备的电清装置自动检测并剔除,然后用自动捻结器重新接头,这样既保证了接头质量,又降低了细纱挡车工的技术难度,缩短接头时间,增加了每名工人的看台面,减少了细纱值车工的用工人数。

4
工艺优化、改革

细纱工艺采用超大牵伸,粗纱定量增加,从而提高了粗纱产量,减少了粗纱车的开台,达到了减少用工的目的。同时超大牵伸也改善了成纱的条干、粗细节、棉结等质量水平,一举两得。

5
产品转型升级

扩大优质精品生产线,实施品牌标准战略T0~T5,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面对纺织行业日益激烈的竞争,与其在竞争中拼价格、拼原料,不如寻找新的出路,不断研发、生产高端产品,这样在减少竞争压力的同时,可以占领更多市场份额,成就无锡一棉“TALAK”纱线国际一流品牌。特细号纱线生产线的扩大,降低了对总产量的要求,从而降低了工人们的工作量,再本着满负荷工作量的原则,使得用工人数大幅减少,更好适应了当下“用工荒”的外在环境。

6
重视器材专件

周总表示,过去企业存在重主机、轻器材专件的现象,往往有些品种出现问题后,直接考虑换新的设备;实际上与更新主机设备相比,提高关键器材专件的特性,更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同时投资少、周期短、回报快,具有高适应性。为了生产出符合客户需要的产品,纺企通过采用新型纺织器材专件来提高纱线的质量,并对其进行科学选型、合理使用和正确维护,可不断提升综合竞争能力。(周晔珺:纺织企业管理创新与纺织器材专件应用研究

 

 

盛虹集团江苏国望高科纤维有限公司

在盛虹集团全资子公司江苏国望高科纤维有限公司的纺丝车间内,一锭锭络筒整齐地摆放在卷绕机上,飞速卷丝。智能运输车沿着轨道缓缓开来,停在卷绕机前,接上卷绕好的丝饼,送给卷绕机一端的摇臂机器人,由其码放到丝饼架上,送入下道工序。据介绍,实施机器人落筒自动化作业后,车间生产线人员由原先的10人减少为4人。劳动强度的减轻也带来人员稳定性的提升,人员离职率由先前的7.2%降为5%。

山东华兴纺织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华兴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智能纺生产线引进了德国特吕茨勒清梳联合机、瑞士立达精梳机、印度郎维紧密赛络纺细纱机、意大利萨维奥自动络筒机等8个国家高精尖纺织设备,并且在国内首次使用细纱超长车,与粗细络联工序组成一体,装备水平世界领先,实现了半制品、成品的在线检测和控制,筒纱智能包装输送入库。该智能纺纱生产线投产运行后,5万纱锭用工仅为75人,同样的规模,去过需要纺纱工人约500人,智能纺项目实现了设备联网、实时响应,生产可视化,排产与调度、生产与执行的智能化操作。与过去相比,节约人工约85%左右。

 

海澜之家服饰有限公司

智能制造也推动服务型制造这一新业态的发展。海澜之家服饰有限公司针对服装行业市场需求变化快、小批量、多品种的特点,依托强大的设计团队,建设能够保证物流配送及时、准确的智能立体仓库配送体系,现已转型成为以研发设计、品牌营销为主的服务型制造企业,该公司拥有3500家门店,约400家企业为其生产,实现每天实时结算。

 

 

编辑整理自纺织服装周刊、环球纺机、全球纺织网

相关热词搜索:车间 一棉 无锡

上一篇:寻找“2016最大收获”
下一篇:粘胶短纤是否会替代棉花?2017年棉花、粘胶行情如何演绎?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