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机台为“练兵场”,把根深扎进车间 她是如何坚守16年的
2016-06-28 09:23:29   来源:   评论:0 点击:

杨普,常山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恒盛分公司里最年轻的高级技师,在重复单调而又劳动强度极高的纺织车间一干就是十六年。她不甘平凡,勇于创新,
 

杨普,常山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恒盛分公司里最年轻的高级技师,在重复单调而又劳动强度极高的纺织车间一干就是十六年。她不甘平凡,勇于创新,传技带徒,把对党的誓言编织进经纬线里,把一片匠心融进织机里,由一名布机挡车工成长为全国纺织行业2 000多万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

 

 

 

把根深深扎在车间里
 
 
 
 

 

  布机挡车工是一个劳动强度很高的工种,高温高湿高噪声高强度,一个挡车工一个班手脚不停,8 小时下来巡回路线相当于步行20公里。但杨普从来没有喊过苦、叫过累,对于挡车工最基本的“机下打结”一项,她的接头成绩达到了35个/min~38个/min,比部颁标准提高了1倍。

  匠器良材,精益求精。工作中她舍得下功夫,为了练好“机下打结”和“穿筘”,她手不离纱线,别人接500个,她就接1 000个,别人练1个小时,她就练3个小时,手指被棉纱勒出了一道道口子。这种练习,就算和爱人聂子明热恋时都没终止过。约会的内容,就是让爱人掐表,陪她练习“机下打结”。为了自我“充电”,她自学纺织教材,通过成人高考,参加纺织工程大专,就像沙漠骆驼遇到绿洲,抓住一切机会自我储备。理论与时间结合,让她快速成长,此后的全国、省、市级专业比赛她包揽了前三名。

  如今,杨普身上的光环很多,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四青年奖章、中华技能大奖、省优秀共产党员等等,这些荣誉没有让她飘飘然。每次从人民大会堂领奖回来她都第一时间回到织机旁。“离开车间,我的‘绝活儿’没有了用武之地,我的根就在车间。”杨普说。

 

机台就是“练兵场”
 
 
 
 

 

  别看只是个80后的年轻女职工,杨普的心里却装着“大格局”:一方面企业转型发展,高技能人才紧缺,另一方面,80、90后年轻人遇到难题就退缩,人员流失严重。如何解决这个矛盾?杨普看在眼里急在心里。2009年杨普来到常山纺织恒盛分公司担任值班长和培训师,7年来,她专心带徒传技,为青年技工成长带头引路。

  面对没有任何生产经验的新学员,杨普制定出培训计划和目标,大到巡回路线怎么走,布面经纱线怎么查,小到一个处理停台的动作和接头手法,她都手把手地教。在车间织机上可以看到贴着长短不一的小纸条,上面写着:长丝品种真美丽,纬纱扭结织进去,藏身布面左或右,弯腰俯身查布轴,挡车慧眼残不漏。为了让新学员以最快的速度“上手”,她把归纳出的简便操作方法编成顺口溜贴在织机上,方便学员随时随地的学。

 

 

  7年管理培训岗位实践中,杨普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引导和感染全班组职工,不仅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使织物优良率提升了10多个百分点。织造车间负责人这样评价杨普班组:“整个公司,杨普任班长的丙班最为了不起,2009年成立,2010年走上正轨,在车间三个轮班的历次产量和质量考核,杨普班组年年都是先进,大家不服都不行。”

 

将创新融入工匠精神
 
 
 
 

 

  创新,不仅在高精尖岗位,平凡如挡车工这样的岗位,同样是创新的舞台。16年的不懈探索创新,杨普用实践证明了这一点。

  她总结出“机上打结不超过5 mm”、“双手交叉”、“主动引纬”等操作技巧,自创了“双套结”手法,大大提高了处理断经、断纬速度,班产提高了2 200 m。结合喷气式织机新机型,杨普从挡车工处理停台的细节上下功夫,使处理断经速度比标准约提速19 s,处理断纬提速10 s。

随着纺织行业的发展和企业转型。杨普所面对的不再是以往单一的棉麻纤维,新品种牛奶纤维、汉麻纤维、天丝、莫代尔等不断出现,公司遂成立了以杨普名字命名的工作室,杨普工作室。这不仅是培训平台,也是创新平台。杨普和工作室骨干成员,结合传统织机的操作法和各自的生产经验,大胆尝试、勇于探索、先后总结创新了大提花织机操作法、大提花增减经密操作法、机下打结要领口诀、七字断经处理法等近30项大的操作法,其中仅新品种操作法就有13项,这些操作法经推广,使公司的生产效率提高2%。2014年,“杨普工作室”被命名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并荣膺全国“工人先锋号”殊荣。

 

 

来自河北省人民政府手机门户(中国·河北)


相关热词搜索:练兵场 机台 车间

上一篇:这家纺企真牛,董事长被授予“功勋企业家”金质奖章
下一篇:节能降耗、省工省力 珠峰锭子帮您搞定

分享到: 收藏